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改革聚焦
示范区部署6项重点教育体育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2-24 | 来源: 济源教育网 | 作者:

2月20日,记者从示范区教育体育局获悉,2025年示范区教体系统将锚定“走在前、作示范”的奋斗目标,重点做好6项教育体育工作,聚力做优基本盘、提升贡献力、塑造新生态,加快建设中西部现代化教育强市、体育强市。

纵深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示范区教体系统将聚焦核心任务,紧紧围绕“深入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解决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模式”这一改革目的,探索形成符合国家要求、适合区域实际、契合学校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案,推进建构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型,建立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一批阶段性改革成果。完善组织管理,建立工作专班,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做好服务,深耕学校“实验田”,共建济源“实验区”。强化专业支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密切加强同专家团队合作,以高水平智库赋能高效益改革。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加快济源基础教育迭代升级、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重视教育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责任担当。示范区教体系统将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领作用,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济源基础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构建多维互促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示范区教体系统将健全“五育”融合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德育创新发展工程、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心理健康工程和劳动实践教育。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中小学“沃土计划”、高中“脱颖计划”,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提升抱团发展效应,努力缩小校际差距,让更多孩子公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联体”建设,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大力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教体系统将强化时间保证、资源保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打造有体能、有技能、有竞赛、有兴趣的体育“四有课堂”。构建完善“普及+提高”的课程体系,“规定动作+特色选项”的内容体系,“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方法体系,“校内+校外”的活动体系,小学育“种子”、初中选“苗子”、高中拔“尖子”的竞技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以及覆盖广泛、层级分明、衔接有序、科学公平的赛事体系等“六大体系”。2025年,将依托太行路学校,省市共建高水平足球人才培养基地,组建河南女足青年队(U14、U16);依托济源一中,省市共建高水平篮球人才培养基地,组建河南女篮青年队,推进省市共建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实现“双突破”。

构建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示范区教体系统将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围绕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继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品牌王牌专业,提升专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发展,支持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与高职院校衔接培养,探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的贯通培养体系,扩大综合高中班规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提升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构建全覆盖、多元化、高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

坚决维护好校园安全。示范区教体系统将建立“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问题联治”的教育系统大安全工作体系,细化落实校园安全“三管三必须”责任规定,强化分片包干制度,全面压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充实护学队伍和校园应急队伍力量,配备完善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持续推进校园智慧安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三防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提示提醒,结合济源实际,开展以消防和防震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教育和实战演练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