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7月9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切实抓好教育这一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新提升,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效。全市教育加快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前,济源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键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熟悉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经营人才,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大量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从哪里来?最根本的还要靠教育。
全市上下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未来的发展”的理念,把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项目那样抓教育项目,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兴学办学,做优基础教育,做强职业教育,做大高等教育,做实社会教育,厚植人才优势,积蓄发展动能,为济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是新时代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用更为深远的眼光、真金白银的投入、改革创新的办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发展水平。要抓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基本着力点,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科学统筹、全面协调,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优化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待遇,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心、舒心、静心、放心地担负起立德树人使命,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唯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才能激发发展活力、增添发展动力。各相关部门要把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效破解影响教育现代化的瓶颈问题,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保障教育公平、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要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教育体制机制。
教育承载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希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安排保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