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一走进河苑街小学,学生的葫芦丝合奏《荷塘月色》《阿瓦人民唱新歌》,笛子合奏《歌唱祖国》《十送红军》,让教育时报记者赞叹不已。
河苑街小学坚持“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艺术教育思路,借助经典,培养学生“礼、乐、书、术”等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开设特色国画课、乐器课、美术课,以“百花齐放,学有特长”为核心,组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该校校长杨红怡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校以“六带”“三节”为抓手,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会名曲、写好字、有特长、体魄强、习惯好”的“五好少年”。
学校特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奏员、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协会副会长耿建光担任校内导师,每周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耿建光说:“开设笛子和葫芦丝课程是按照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三年级及以下的学生气息不足,接受能力稍差,所以学习葫芦丝。四到六年级的学生气息已足,就可以学习笛子了。”
河苑街小学的笛子表演已经登上济源市教师节表彰会、“六一”晚会等舞台。耿建光说,学校已毕业的学生段怡亭,在校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竹笛专业。
六(3)班的邓冰雅同学告诉教育时报记者,艺术特长的学习给了自己紧张学习放松的空间,从入门到现在通过专业等级考试,老师给了很大的帮助。五(2)班的王婧茜同学说,自己在艺术特长上取得的成果,增强了信心,自己也更乐意、更开心地去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采访中,几位家长向教育时报记者表示,最开始担心学习这些乐器会影响孩子文化课成绩,但看到孩子们各项学科都取得了好成绩,自己也更乐意支持孩子了。
北海路小学的艺体教育“双管齐下”,分为基础课和拓展课。在基础课方面,学校开设的有精品选修课程,让同学们接触专业的视唱,学习柯达伊手势,分层训练。采访团走进一间音乐教室,学生们正在用柯达伊手势,以小组为单位,视唱《闪烁的小星》。经过系统学习,学生已经可以流畅地达到实时视唱的水平。
此外,学校还设有以少年宫为基础的拓展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社团平台,合唱社团、舞蹈社团、二胡社团……与课堂教学深度相结合,成了培养学生特长的“摇篮”。
北海路小学校长郭娜表示,建立少年宫培育学生艺术特长的能力,是“普及、提高、展示”特长培养中“提高”这一必要环节,基础课、拓展课的结合,让艺术特长的培养真正扎根校园。
该校音乐老师刘蕾蕾说,2017年济源市第二届舞蹈节,北海路小学的学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即将到来的河南省中小学艺术节上,北海路小学的学生将代表济源市参加比赛。人人参与,综合展示,北海路小学的艺术培养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