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两天一夜徒步100公里,在汗水和疼痛间学会坚强和坚持,实现了自我挑战和超越。”近日,济水一中学生安泽楷和教育时报记者谈起研学旅行时,对学校组织的“探索科技魅力,感受美丽乡村,聆听革命故事”这一次活动记忆深刻,感受颇多。
2015年以来,济源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之一,这在我省尚属首例。2016年,济源市下发《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济源实验区实施方案》,确定18个研学旅行试点学校,成立联席会议制度。除此之外,济源市还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建立研学旅行活动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研学旅行经费“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家庭拿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费用减免和学生互助、社会捐助制度,还出台科学评价机制,要求各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济水一中借助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在留庄英雄民兵营和杜八连革命英雄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在黄河明珠小浪底进行三天两夜体验拓展,在王屋山红色教育基地和地质博物馆开展综合实践,传承愚公移山精神,全面拓展学生素质能力。学校还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学生国际视野,每年都组织学生赴韩国、美国等地开展国际研学旅行,努力用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搭建成长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助跑。
济水中心校则融合传统文化,将研学旅行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每学期各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寻英雄足迹、品黄河文化”。其中,小浪底研学实践,“济水德、愚公志”王屋山研学实践,“我和猕猴有个约会”五龙口研学实践,“游济水之源、品济渎韵味”济渎庙研学实践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规定动作”外,济水中心校所属学校纷纷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选动作”。济水东街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先后来到留庄民兵营、部队军营等地参观。宣化学校举行“观现代工农,品卢仝文化,弘革命精神”研学旅行。在红色教育基地——原大寨,孩子们深深懂得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卢仝茶园,同学们了解了茶叶基地的种植情况,走进制茶体验厂房、茶文化展示厅等,近距离观赏品读家乡茶文化。西关学校则举行“惜水爱水节水”研学旅行活动。
“学习不止眼前的课堂,还有研学旅行的远方。让学生走出去,把课本外的思想‘引进来’,让他们全面成长,这是我们研学旅行的目的所在。”卢一慧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研学旅行把整个世界、整个社会都变成行走的大课堂,培养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追求。”刘善祥局长在接受教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