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改革聚焦
有根的文化: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发布时间: 2018-11-12 | 来源: 教育时报 | 作者:

  “父母者,大人称,为父母,责任重。子不教,父母过,教不严,父母惰……”从去年开始,每周六早上8点30分,在济源市济水中心学校的道德讲堂里,会准时响起琅琅书声,济水中心学校所辖各学校的学生家长走进弘文国学道德讲堂,诵读《父母规》,以自我成长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校长卢一慧说:“济源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济水中心校也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创新多种形式,着力培养有‘根’的人,以强健学子的‘体魄’。” 

  济水中心校以弘文国学道德讲堂为阵地,带领辖区7所小学和19所幼儿园,以《父母规》《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让父母以自我成长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家校合璧、亲子共育”的目标。11月1日,教育时报记者来到济源,深入学校,近距离感受该市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与魅力。 

  为让家长从国学经典中体悟亲子关系真谛,充分发挥家长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济水中心校成立“弘文国学教育集团”,组建济水中心学校弘文国学教育集团讲师团,轮流组织家长进行宣讲,去年至今,《父母规》公益讲座在辖区学校共举办76期,受益家长3万人。今年3月初,济水中心校又在辖区学校启动“智慧父母成长100天计划”,专业的家庭文化指导讲师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家长集中学习,让家长不断反思、成长,逐渐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 

  在济水中心校所辖学校中,教育时报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智慧父母成长100天计划”对家长的深刻影响。在东园学校,专门为家长准备了精美的日记本,供他们将每日亲子相处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形成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通过‘百天计划’,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在为人父母方面提升了很多,孩子不听你怎么说,但会看你怎么做,在许多事情上,我学会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东园学校一(5)班学生家长吴欢欢向教育时报记者说道。在宣化学校,一(7)班学生家长卢卫霞告诉教育时报记者:“通过‘百天计划’的学习,我真正理解了《父母规》的含义,不仅改善了我跟孩子的关系,甚至对婆媳关系也有促进作用。现在我知道了要顺应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会耐心引导。更重要的是,我们家庭关系变得和谐了,为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长的环境。”在西关学校,一(7)班学生家长靳紫涵说:“学习传统文化,心变得宁静多了,对待孩子也变得温和了。”受益于此的家长在济源市还有很多。 

  开学第一课,济源市济水第一中学不搞集体宣誓,而是让学生集体背诵《少年中国说》。学期中间,学校通过系列化的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社会公德教育。期末开设“诚信”考场,实行无人监考,给每个学生播下诚信的种子。校园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近些年,该校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经典照亮人生、课本剧展演、经典角色扮演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该校2015级9班学生李张玉发起并组织的“班级志愿队”坚持到济源市钟楼街的“爱心粥铺”进行志愿服务,一干就是两年多,温暖了一条街,感动了一座城。 

  在济水一中的校园里,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朗诵,诵出了孩子们对祖国母亲的祝福与热爱;戏曲,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时装秀,走出了孩子们的灵动与创意……在这里,教育时报记者感受到:浸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孩子们张扬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传统文化为学生源源不断输入成长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