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教体系统不断健全校园防范护学机制,压实圈层护学职责,组建“1+N”护学力量,用好护学岗参勤人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织密织牢了校园安全防护网。
健全防范护学机制。印发《济源示范区护学岗建设工作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提供顶层设计。构建局领导联片、科室包校、学校主抓的“三级网格”,明确书记(校长)、分管领导、安全专干、班主任和教师“五级职责”,创新性地实行“3+5”网格管理,确保校园安全责任落地落细,安全管理网格化全覆盖。
压实圈层护学职责。联合公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督导指导属地镇(街道)、学校(幼儿园)、公安警力、社会力量落实护校安园责任,研判分析形势,推动隐患整改。护学模式分核心区、防控区、拱卫区圈层防护,校园内部为核心区,主要由学校负责;校门口周边为防控区,由公安局、教体局负责;校园周边200米范围为拱卫区,由辖区镇(街道)、教体局负责。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体系,针对可能发生的暴力伤害、校园欺凌等突发事件,分类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指挥责任和处置程序,常态化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迅速落实“三同步”,确保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组建“1+N”护学力量。采取“警校联动 多方参与”的方式,由护学民辅警、学校保安、护导教师、家长志愿者、护学志愿岗等共同组成护学力量。“1”为护学岗参勤民警,包括铁骑队员、交警、社区民警、辅警等,以城区较大规模学校为重点,筛选44所位于交通、治安重点区域的学校作为圆点,辐射97所中小学和148所幼儿园;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45分钟重点高峰时段内,每校至少安排2名警务固定人员、2名公安民辅警配置志愿岗;所有护学岗均设置标牌,明确责任单位、执勤人员、上岗时间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点保线、以线保面。
用好护学岗参勤人员。按照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五个百分百”要求,强化学校安全责任落实,充分挖掘学校保安、教师、应急队员、家长志愿者、周边商户等人力资源,组建1000余人组成的校园义务安全员、5000余人组成的校园护导队,家校社联手共建,打造常态化护学模式。为参勤人员统一配发装备,集中培训管理,着力提升参勤人员维护秩序、疏导交通和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采取交警进校园、以案说法、“一盔一带”劝导、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好小小宣传员,力求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效果。共设置劝导点213处,设置劝导提示牌156个,出动教职工开展劝导5600余人次,有效规避涉生涉师交通安全风险。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流程,维护更新报警防范设施,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强化校园日常安全巡查,密切家校沟通联系等措施,周密细致排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严防范欺凌事件发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全面督导、暗访抽查等方式,排查整改流动摊贩、风险人群、交通拥堵等隐患53处,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