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师资●培训
2021年市级教师工作坊建设“百人谈”:高中阶段
发布时间: 2022-01-04 | 来源: | 作者:
 2021年8月起,我们启动了市级教师工作坊的组建申报工作,四个月来,85名优秀教师经过方案提交,招募成员,组建团队,成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的85个市级教师工作坊。为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现将各工作坊坊主参与“工作坊建设百人谈”的资料按学段集中发布,希望给大家以启示。


1.白桦高中地理工作坊总结

 

工作坊自成立以来,已走过近半年时间,在摸索中前行,在相互学习中成长。在此段时间内,工作坊通过线下线上结合,一共组织了四次活动,结合几次活动过程,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困惑

1.研修时间和学校工作时间冲突问题。

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安排,存在主要学科排好以后,插孔排课的情况,所以每次通知研修活动时间后,存在成员课调不开无法参加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工作坊研修时间和学校其他活动或者会议时间冲突的问题。

2.工作坊成员积极性不高。

工作坊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部分成员存在加入工作坊后积极性不高,个人成长愿望不强烈,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和安排不能积极配合。

3.研修主题和方向不明确

工作坊成立之初,定的主题是高一新教材的教学研究,但是上级教育部门对新教材的培训也在同步进行,同时,每次研修形式均为老师讲授公开课和微型讲座,对老师的吸引和帮助不大。

二、改进建议

1.灵活化管理工作坊成员。吸纳愿意成长的老师参加工作坊,提高工作坊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2.制定科学的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方案。做好工作坊成员的分工和研修主题的安排,提前在工作坊群里发布研修通知,商定大家都方便的时间研修。

3.再次确定研修主题和方向。考虑是否选取小切口,小角度,进行具体的研究。如校内地理时间活动的设计、地理模型的制作与设计、课堂地理实验的设计、周末作业的设计等。

 

2.陈德红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经验总结与反思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陈德红

从9月26日开始第一次研修到现在,我们工作室成员已一起携手走过三个多月。谨将本工作室的工作经验与反思总结如下:

  我的经验总结:

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室目标,找准研究方向,凝聚人心。我们工作室的宗旨定位为

“认认真真读一点书,认认真真做一点科研,认认真真出一点成果”;研究方向定位为“大单元教学”相关内容,扣合当下的课改方向和教学实际。这样大家的信心、干劲就拧在一起,后续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合理分组,合理分工。我们工作室采取“核心成员当组长、新老搭配、不同学校成

员搭配”的组队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分工合作、激发斗志;同时,每一次活动涉及的讲座、公开课、拍摄照片、写通讯稿等任务也都按小组轮流进行。

高标准定位,把好质量关。每一次活动结束,都当场公布下一次做讲座、做公开课的成员,让大家提前准备;在“磨课”的过程中,也要求、鼓励相关成员提前把课件、讲课音视频发布到工作群里,大家一起观摩、点评,并提出改进措施。而有讲座、讲课任务的老师,也会取长补短,一再打磨,确保到时现场呈现的都是精品;评课、交流时,要求抓住一到两个优缺点,重点阐释,实事求是,不说客套话、空话、假话,要让到场的每一位成员都互相启发,通通受益。

共读共研,把读书和写作当成工作室工作的主线。我们的共读书目是《单元教学指南》和《语文单元学习现场》,定期制定阅读计划,并用“阅读打卡”等方式,提醒、督促组内伙伴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认真写读书报告;每一次组织研修活动的时候,“交流读书心得”是必备的一个环节;同时,要求每人每月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

我的不足与反思:

“线上交流”目前还在摸索阶段,然而在疫情反复不定的情况下,深入研讨如果高效、高质地进行线上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还需群策群力,共想办法;

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显得有些单薄,在下一阶段,将结合各小组成员,各自奉献智慧,把工作室平台真正建设成有思想、有内容、有知道意义的工作平台,迅速提升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孙志攀高中历史工作坊工作反思

高中历史工作坊   孙志攀

自九月份成立工作坊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开展了三期活动,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足,现反思如下:

1.个人认识不足:认为工作坊是一个论坛式的交流组织,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大家都是同行,相互之间友善和谐交流,不想得罪人,所以,强制力和约束力有限,组织松散。

2.个人能力有限:作为工作坊的坊主,我觉得自身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当初成立历史工作坊,是鉴于整个高中历史没有工作坊,但成立之后,发现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安排研修活动、共读活动、经营工作坊公众号等,加上自己时间有限,还有班级和学校等工作需要去做,很难兼顾,有时是有心无力。

3.成员不够积极:加入工作坊的成员能有一腔热血搞教科研、提高自身素质的不多,多数加入都是抱着功利心加入的,或者是强制要求加入的。还有,高中的课程和学业比较紧,老师们能留下教研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大家参与工作坊的积极性不高。应该还是我的能力有限,没有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4.队伍专业不强:加入工作坊的成员多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稍显不足,而学科内有资历的优秀教师没有吸收进来。所以,急需要专业人员的加入来引领和助力工作坊成长。

此外,由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坊缺乏一个规章制度来对成员进行激励和约束。由于工作布置不到位,对于工作坊公众号的运营还有很大的欠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加上疫情的影响,进行线上活动又显得流于形式。

经过反思,我认识到应该从工作坊的制度建设、引入激励机制、调动成员积极性和专家引领成长上发力,希望能得到上级的政策等支持。

 

 

 4.赵亚娟高中生物工作坊反思与总结

 

 

总结

1.队伍组建

分小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应该是工作积极,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自荐为主,这样在工作积极性上可能会得到有效保证。

分工明确

  每个月的工作坊活动内容和最后文稿,由每个小组轮流负责。主持人主要负责每次研修内容的最终确定,和会议时间、地点、纪律、流程和最后文稿的确定以及发布。

研修内容

   工作坊每次研修内容提前通知所有成员,内容主要由工作坊讨论确定,或是在研修过程中,大家通过讨论有所感,经研讨后确定的教育教学主题。

   内容可以是现场公开课,评课议课,或是省市级优质课观摩。公开课评课议课是教师自我诊断和借鉴他人很好的方法。

   内容还可以是年级课程内容的重难点突破研讨等,这是与我们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而且直接涉及到课堂教学重难点处理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大家都会很感兴趣,也能够通过这样的研修提升所有成员的教学能力。

督促提醒

  一定要在距离研修会议一周时,提醒工作坊全体成员会议的准确时间和地点,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反思

缺乏高效活动模式交流,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工作坊的优秀研修模式。

缺乏理论学习的指导,需要工作坊管理和成员理论提高的学习指导。

工作坊成员积极交流的氛围营造需要加强。

 

 

 

   5. 郭军霞高中化学工作坊建设反思

 

本学期工作坊共举行了三次研修活动,两次线下活动和一次线上活动。通过向专家学习、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及阅读等方式,成员在专业素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学工矛盾。高中教室工作忙任务重,每次开展活动不是这个老师有课就是那个学校的老师开会,组织一次研修活动多次需要沟通协调,感觉心很累。

2.部分学员积极性不够高。工作坊成员的态度很重要,工作坊最佳的研修方式不是照亮而是点亮,不是督促而是自愿。

3.研修目标需要更精准。

二、解决方法

1.深入调研,充分了解成员的需求(个人需求、工作需求、组织需求和社会需求),根据成员的需要与建议重新确定目标、主题和方案,使成员对工作坊活动实施负起责任,让研修成为一种快乐。教师通过“做中学”、系统反思与专业学习,可以学到显性教学经验和隐性教学经验,进而生成新知识、创新教学实践。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工作坊,首先有一个积极向上,态度端正的成员,其次是创设健康智慧的教师研修环境。从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人性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化以及高科技改造入手,以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诱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

3.坊主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学力、管理能力和研究力。

胡新颖曾说:“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时光常是那些一心一意为目标奋斗的人,很困难,但不怕人心齐”。

 

 

 

6.王晓锋高中数学工作坊活动开展总结与规划

 

自本工作坊成立以来,已陆续开展了3期活动,有现场做课,有微型课,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整体比较高,活动开展扎实。

活动开展说明:

1.以核心成员为核心,充分体现核心成员的带动性

核心成员赵元超老师与他的组员,开展了第一次现场课活动,学生是高二的文科学生,他们互相讨论,确定课题,选择教法,编写教案学案,进行授课,然后由各学校出代表进行评课,活动效果明显。核心成员董会老师与他的组员,开展了第二次现场课活动,学生是英才学校学生,他们选定主题,进行讲授,选择了适合英才学校学生的课堂模式,获得工作坊所有成员好评。

2. 灵活多样的微型课开展

因疫情我们开展了线上微型课观摩活动,由高级中学核心成员马小平老师带领组员打磨并录制了两节微型课,在工作坊进行线上学习,所有成员在工作方群提供评课建议并在群里进行交流,此次活动的开展还为今年评职称的教师提供了好的素材,反映良好。

3. 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成长

由济源一中核心成员刘红老师与组员精心准备的教师成长与发展讲座正在准备中,希望会有一个好的收获。

工作坊的开展帮助我们自我成长,让我们走向一条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一定会按要求,扎实的将此项工作开展下去,在这半年的工作开展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

1.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开学与期末两个时段对工作坊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冲击,给成员分配的任务,个别同志不能够及时完成。

2. 成员分散在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开展工作多少有些不方便,如果将各个学校的成员分在同一小组,可能又体现不到优势学校的带领作用。

对工作展望:

1. 培养几位优秀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并能获取良好名次。

2. 培养几位能写、能说、能讲、能做报告型的教师。

 

7.李双利市高中地理工作坊2021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坊发展目标

  1、成为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

  2、成为学科发展的助推器。

  3、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4、促进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坊建设经验

1、建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研究下发的文件,借鉴其它工作坊建设的成功之处,组建我们自己的工作坊。

2、制定本工作坊的目标,招徕本坊成员,按照学校、年龄、教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划分小组。每小组承担一期工作坊的主要策划和实施工作。

3、每一次活动至少有了环节是:做一节课,分享一个热点,再热点的基础上自命一组地理题,读书反思等等,然后群策群力,根据每次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制定下次活动的地点、方向、形式等。

4、最后一项是总结。每次活动都会以美篇或公众号的形式对外做好宣传,并以此记下每次活动的精彩瞬间。

三、工作坊反思

1、线下组织,相对要好很多,用到的信息技术要少一些,受外界干扰也少,收到效果较好。

2、线上活动,各学校信息设备不一,边录课连交流效果较差。建议,可以提前把课录好,一起看,然后再一起讨论交流。提前让各学校找好活动的空间,活动期间如同在线下一样,不允许办私事,直接把那块儿时间腾出来,能显示出各个学校的老师在活动时的影像。

3、目标、收集、总结、反思很重要。确定目标,可以有的放矢;收集总结能让坊内资料得以保存;反思能让坊内工作得以提升。


8.高中语文王凌云工作坊建坊经验与反思

 济源示范区高中语文王凌云工作坊以“研修的平台、成长的阶梯”为宗旨,不仅希望帮助工作坊成员提升个人业务素养,还愿意在教研共同体中,激发教师走出高原区,引领教师走向深度学习,实现专业成长。工作坊成立,有以下几点建坊感受:

1.自我研修,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    

广泛阅读有关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书籍,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重点阅读有关任务群阅读教学的名家名师著作,做好阅读笔记,丰富理论学养,加强工作坊成员自我理论知识储备。

2.自我反思,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

用好工作坊这个平台,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及时记下读书感悟、教育事件和自己的思考,让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式探索,先后有马梦雅老师的《我与地坛》和卢俊霞老师的《百合花》分别在校级和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3.研习课例,拓宽了专业成长路径。

细致解析优秀语文教师的名课,评议比较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坊内成员本学期共同阅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案例解读》一书,研习课例使得《课程标准》的理念得以落地,感知语文教学素养在精彩点拨中得以落实的点滴细节,看到课堂对话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机智,研讨执教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某种主张。利用课例研究这一方式,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能够与时俱进。

反思:

1.跨校研讨,时空障碍多。

因为坊内成员来自不同学校,有些距离比较远,线下集中教学研讨进行时需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

2.时间紧迫,深入研讨少。

高中教师教学任务多,课余时间紧迫,集中研讨时间短、任务多,不能够集中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与探讨。

“一群人,一个梦,一条心,一定赢!”坚持就能穿越平凡,用心就能创造价值!


9.娄捷高中语文工作坊建设经验与反思

 

 

工作坊建设经验

1. 大家共读一本书,相互交流与探讨,用思想砥砺思想,以理论促进实践,反响较好。

2. 每学期的共读书目不宜过多,一至两本即可,这样既不过多地增加坊内教师的负担,也给了老师们充足的时间去精读、细读。下一步,我们工作坊将不只让老师们每月写读书感悟,阅读过程中随时批注的、零星的、片段式的感悟也是弥足珍贵的。可以让老师们每周发三四张有批注的图片到微信群里,大家可即时浏览,随时探讨。

3. 为了方便沟通,本学期,我们工作坊在每个学校设置一位负责人,负责工作坊日常工作的通知与资料的收集工作,此法使工作坊的工作更高效。

4. 由于工作坊的成员来自各个学校,开会时间难以统一,11月份又叠加了疫情,工作坊的研讨会难免有不能参加的成员。于是,我们将老师的课例录成视频,发到网盘里,方便各个成员查看。

 

工作坊建设反思

1. 工作坊的每期活动应更切合教学实际,力求更有实效。

2. 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大家参加工作坊活动的积极性。

 

下一步的计划

1. 为了更切合教学实际,提前调研下学期工作坊的议题。议题针对实际的教学困惑。具体如下:

一中、英才教学困惑

(1)为什么讲了很多遍的题目还会反复出错?

(2)怎样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和做题的积极性?

(3)有什么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方法吗?

高级中学教学困惑

(1)新教材课堂量化评价表如何设置更加科学?

(2)新教材内容量巨大,讲不完。

(3)情境设计如何更有新意?

(4)怎么平衡好讲课与做题之间的关系?

四中教学困惑

(1)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更有效,如何评价更贴合学生?

(2)单元写作教学如何序列化进行?

(3)课前预习如何进行更高效?

(4)新课改要求情境教学,该如何贯穿课堂?

六中教学困惑

(1)课堂情境应该如何设计?感觉设置的情境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穿课堂也有点牵强。

(2)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量化?在课堂上怎么可以明确地看出来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3)单元写作任务感觉有点散乱,怎样成体系地进行单元写作任务的教学?

2. 共读一本书是《美学散步》。

每项活动只要认真去落实,认真去反思,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深信这一点。依托工作坊,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前进,我期待能找到教学与教研的结合点,提升自我,提升教学幸福感。


10.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与反思

 

工作室早在6年前就在市教育局师训科常亚歌老师的带领下成立并正常运行。起初是以博客的形式,后来是线下工作室的形式。2020年成为省教育厅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工作室,目前已经进入良性运转阶段,并且长期和短期的具体规划,具体的建设思路如下:

一、准确定位,有的放矢

工作室以音乐学科为纽带,中原名师为引领,学科骨干为核心,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学科发展为目标,教师成长为己任,搭建促进中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是集教学、科研、青年教师培养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也是建立在共同的音乐教育情怀,共同享有音乐学科价值理念,共同维护工作室活动范式的基础上而自愿构成的得以实现打造一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中有成就、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教师团队的学科共同体。

二、专家助力,专业引领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常亚歌老师多年的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运行。自2020年以来依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学院的导师团,设计了三年的成长规划,从理论建构、专业提升、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独家定制。

三、专业读写,理论奠基

工作室活动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依托微信公号,坚持理论阅读、专业写作、政策解读常态化,鼓励成员写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以“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的深度教学”为主题,开设了“理论前沿”、“教学实践”、“专业成长”三大栏目,涉及14个子栏目,研修项目包括经典共读、前沿教育理论学习、音乐分析、案例研究、教育写作等。目前微信公众号共推文200多篇。

四、把握规律,躬身实践

理论之知如何变为实践之能,如何在实践中落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能否缩短,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需要我们进行的实践不仅仅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是要进行”理论性的实践“,真正把单纯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理论。具体到音乐教育教学中,就要躬身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材研究、教材编写、社团建设、送教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研究。

五、科研先行,助力成长

教学研究,科研助力。科学研究是治教之本,更是育师之本,是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桥梁。针对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努力从科研中寻找答案,这是我们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必备的重要品格之一。教学课例、教学反思论文、教改论文、教学叙事等研究都是我们日常的小科研。同时我们还可以定期申请省级、国家级的相关课题立项,展开研究。

六、专业引领,辐射带动

电影《一代宗师》中谈到“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何尝不是教育的三重境界,同样也是工作室的三重作用。丰满自己的羽翼才能更好的飞翔和带动,引领辐射是实现终极境界的途径和方式。工作室对青年教师长期的培养和托举以及定期的讲座、公开课、送教都是有效带动和引领的举措。

目前工作室有了国家的资金保障(100万经费)、政策支持(省、市领导的关心)、专家的引领,将心怀感恩,担负责任和使命,为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贡献一份光和热。

 


11.张冰凌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坊2021年总结与反思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论语·雍也第六》

高中语文名师成立工作坊之前有种种担心,研修主题的确定、人员的选择、措施的制定、、、、、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焦虑时甚至想过放弃。但想起孔子的话,还没有开始行动就画地为牢、止步不前,什么事也不可能成功。于是下定决心,必须先行动起来。

在常老师的引导与督促下,在几位骨干教师的协调组织下,来自五所学校的22位教师组建了工作坊。几经研修磨合,最终形成了工作理念,制定了工作方案。

制定台账,分工到人

小组负责制。工作坊内的教师年龄不同、学校不同、教学风格各异,分成7组,组长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是省市级优质课获得者,或是省市级骨干教师,或是市级领军人物。采用师带徒模式,每人名下分两个教师,这两个教师或是入职不满3年的,或是主动寻求进步的。

轮值研修版块。工作坊的常规活动版块为经典新读、专题深读、美文品读、新闻动态。“经典新读”主要是诵读《论语》;“专题深读”上学期读黄厚江老师的《课堂寻真》,下学期读余党绪老师的《走向理性和清明》;“美文品读”主要选择课文或应景的美文,练习诵读基本功;“新闻动态”已经记录了本学期的4次研修活动。

诵读读打卡,携手共进

第一次研修定下目标:为国献礼,诵读经典。《论语》的诵读从2021.10.1开始,每天读一章,读五遍,连读十天。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熟悉内容、日读日新,并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读后感。为了顺利推行,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在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有的老师是班主任,有的负责年级管理工作,有的忙于职称评定、、、、、在家里,有的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有的孩子很小,有的孩子生病、、、、、但大家相互提醒,从未错过打卡。有的忙完学校和家里的事情到深夜十一二点不忘打卡,有的忙得打卡到班级群里也赶紧重新补卡,有的累得睡着了凌晨2点惊醒也要打卡,真的的是“半夜梦中惊觉起,今天未打读书卡”、、、、、截至2021.12.31工作坊完成9章诵读,人均计4500遍,发出9篇论语心得。专题《课堂寻真》的阅读要求每周写出两页的摘抄,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教学反思,发出四篇。

优秀示范,引领前行

为了更好的引领年轻教师前行,工作坊采用了优秀教师示范在前的做法。第一次研修的新闻动态,由经验丰富的褚小敏老师示范写作,开了一个好头。第一次美文品读由省级优质课获奖者王艳红老师示范,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大家纷纷一试身手。第二次研修由省级优质课获奖者田丹丹老师作示范课,讲解新课标下的多文本教学之道。第三次研修工作坊的年轻教师积极准备,参加了全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展示,张丹丹、卢艳芳、商萌萌三位老师表现优异均获奖。

 

对比其他工作坊,反思本工作坊还有许多改进空间,比如研修形式可以多样化,读书与写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等。



12.马稳夺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及反思

 建设经验:

合理开展活动:让不同的小组组织活动、主持报告会或者讲座;让不同的人参与活动,拍照、写通讯稿、记录主要内容等。每次活动人人有具体的任务,培养工作室成员的责任心、协调力和组织能力。

共读一本书:通过共读一本书,大家可以聚焦共同的研读内容进行分享、写反思。在分享读书心得体会中进行交流,也可以统一思想,保持同脚步前行。

及时反馈活动总结和考评:每次研修活动结束后,及时公布表现积极的,展示优秀的成员,公布发言少的及请假、缺席情况,让大家明白这是一个制度体系完善的明晰团队。培养成员们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全面细致总结研修活动:每次研修都会利用最后5分钟大家一起总结,包括本次研修的亮点,某位老师的精彩之处,活动的不足之处,下一次如何改进,总结的内容及时分享。让团队一起成长。

集体研修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四次研修中,第三次是济源四中主持,第四次实在高级中学开展,通过不同学校的实际调研,汲取精华部分,宣传本工作室的好做法,推动整个济源高中英语教学的提高。

做好学期评价,用好工作室活动记录表和成员参与研修积分表。公开公正评价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为下一学期的活动开展提供动力。

分层要求,分级管理。马稳夺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聚集了一名省名师培养对象,2名省级骨干教师,多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多名青年教师。团队成员梯级搭配合理。层次清晰,所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个性化培训,做好差异任务分配。在读书心得体会方面,书写的要求都不一样,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要。

定期阅读专业期刊: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要求每月阅读一本高中英语专业期刊,线上交流阅读体会和专业成长收获。

反思:

工作室活动受一中下午15:50-16:30一课一研活动影响很大。汤校长要求任何活动不得与学校活动冲突,如果能够做好学校研修与工作室研修衔接或者融合就比较好了。

是否可以由教师教育科牵头组织跨市工作室交流。平定山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经常与商丘的学科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建立市内外学科工作室联盟比较好。

缺乏上级的工作坊的教师培训制度,如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和认定,没有具体的制度支撑。工作室优秀学员的评选和认定也没有政策。

工作室成员的研修热情和学术钻研精神需要继续培养。

如何提高工作室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是当前我们工作室研究的难题。

                                                         2021.12.21

13.李少华高中物理工作坊建设经验与反思

 

从9月份开始,我召集志同道合的几个伙伴拟定工作室章程、活动计划、招募成员组建了“李少华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每次开展的研修活动,来自不同学校的团队成员都视之为难得的机会,投入极大的学习热情,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授课教师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讲解,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享到收获的喜悦。感谢师训科督促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疑感。目前每个团队成员都创造性地利用“研修平台”吸纳、储存并思考着践行着。

一、享受研修的过程,营造了一种文化

在我看来,研修过程远比结果更加重要。在各位团队成员的课例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和思考,才是每次集体研修的真正收获。在读书活动、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深入的钻研,没有反复的推敲,就没有实际工作中的驾轻就熟和教学艺术的豁然开朗。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教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只有亲历实践,才能生成智慧,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天空自由飞翔。

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研修,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担负教育教学这项工作。研修过程中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师培训手册”的学习,让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刻理解,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更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

三、加强长效学习机制

无论在工作室组织下取得了多么优秀的研修成果,我认为工室成员的培训还应加强长效学习的管理。工作室成员在自己的学校中,应与工作室领衔人及核心成员并其余工作室成员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等进行交流、切磋、探究,持续发挥工作室领衔人及核心成员的引领作用与工作室研成员教师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学习型组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能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我们决不能“拿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明天的生活”。我非常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成员,都成为可持续发展型教师,多渠道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来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

四、对团队成员需要加强人文关怀

工作室成员均是各校骨干教师,尤其是还有好多教师担负毕业班与班主任的重任,工作压力过大。因此,应该给予人文关怀,尽量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各种研修形式应该并举,增强研修的实效性。

五、反思

(1)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偷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2) 勤思考 多动脑

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要做一位好坊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组织好团队成员不断的学习,进步。自己才能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二、利用好工作坊学习研修的平台,这个平台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末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课例研修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成员交流学习体会,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把研修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工作坊研修这种可续的、开放式的模式,必将为广大教师锻炼业务能力、提高业务素养、促进专业成长打开方便之门。



14. 黄磊高中英语工作坊2021年秋学段研修总结与反思

 

黄磊工作坊有成员43人,成员分散在一中、四中、五中、六中以及高级中学共6所学校,本学期每个月最周一周的周四下午为集中研修时间,目前已经进行了2次线下研修、1次线上研修,2次线上读书交流,12月30号的本学期最后一次线上研修正在筹划中。本学期我们工作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序开展专业书籍共读

学期初我们全部成员共同购买了《外研社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指南》系列丛书,共计10本,里面包含阅读教学基本理论、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与方法等等,我们挑选本套书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济源市这样一个各个学校生源极其不均衡的环境下,探索出一条英语教学的新路。我们本学期共读了两本书,具体如下:

(一)《英语阅读素养与教学设计》

这本书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出炉之后我认为跟阅读教学结合最紧密的一本阅读书。工作室花了2个半月的时间阅读完了这本书,每个人每个月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读书感悟。共读期间我们进行了两次线上读书交流

(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素养与教学设计》这本书的读书交流时,发现大家对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本指导性教学纲要并没有j进行过深入透彻地研读,所以我们再完成第一本书之后,改变了原来的阅读计划,带领大家重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我们共读了1个半月的时间,目前这本书已经读完。

二、扎实开展线上及线下研修

按照我们研修的规划,我们本学期共进行四次集中研修,目前已经进行了三次,由于疫情的原因最后一次将于12月30日在线上进行。

(一)第一次研修重在方向引领

第一次研修主持人主要对工作室的使命以及本学期研修规划进行了阐述,我们还邀请了市教研室余维民主任及英语教研员吴建勋老师,对我们的研修方向及计划进行了指导。

(二)第二次研修重在理论与实际结合

第二次研修我们采取了小组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大家现场把书里的理论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第三次研修重在梳理成果并示范引领

根据第二次的研修成果,我们请济源一中的胡保杰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并对这堂课进行深入剖析,目的是把我们的研修成果梳理成案例,起到引领大家的作用。

(四)第四次研修重在对照课标

重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之后,再次审视我们原来的课堂,将会有产生什么新的化学反应?12月30日的第四次研修我们非常期待!

三、在反思与挣扎中蜕变

仅仅一个学期的时间,我感觉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但是蜕变还需要更深厚的积淀。

(一)虽然读书很“痛苦”,大家还是把书看完了。因为他们懂得看书是有作用的,头脑风暴的时候就可以学以致用。

(二)虽然工作很“繁忙”,大家还是按时参加研修。因为参与研修让很多人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新理念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工作室的成员10月份参加济源市高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四名当中我们工作室就占了3名,我做评委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真的把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胡保杰老师11月份在第三次研修中上的示范课也被省教研室运用到省新教材培训课程当中。

(三)蜕变需要更多积淀。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大家有一些理论知识了,也可以比葫芦画瓢运用一些理论到实际教学中。但是把这些看似“虚”的东西真正“实”起来,而且有效果,能真正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还需要更多理论的输入以及更多的实践与反思。

所以我们还在路上!一起加油!


15.王秋霞中学心理工作坊学期总结

 

中学心理工作坊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经历了一些挑战,也有一些收获,仍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昨天下午和王晓琳老师用了1个小时,交流了工作坊的组建及维持,有了几下几点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参加工作坊的目的、期待导致参与度不一。

本工作坊成员来自两个学段,合并之初就遭遇挑战。部分成员加入动机可能出于骨干教师的考核要求或者持其它态度,基于各种上课、开会等原因,难以保证出勤率和参与氛围。

2.因为学员的研课水准参差不齐。

受济源市心理健康队伍整体情况限制,参加人员力量薄弱,部分学员因为缺乏授课经历,没有做好研讨准备,在研讨中是观望态度。

3.缺乏工作坊的整体长期设计和激励措施,导致工作坊成员缺少主动分享的热情。

4.因工作坊的研讨频率有限,且受疫情和地域影响,线上线下的研课难以确定内容和形式,效果受影响。

二、]整改方向:

1.牢记工作坊的目标,重新进行工作坊研讨的整体部署。

王秋霞中学心理工作坊的研究方向是“中学心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主题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心理课教学研究”,目标成果是学历案集,并获得第一手的课程实践成果资源。

2022年的整体设计方案以《42堂心理必修课》为基础,实现学历案的探索与实践。

2.打开教研大门,吸纳目标一致的成员。

基于此前积累的全国心理教师资源,重点邀请高校专家顾问,邀请来自全国的一线教师团队,再邀请一些各地班主任(提供共性问题或案例进行课程开发),吸纳和筛选目标一致的成员在一起进行深入的碰撞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进行成员流动管理。按照签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成员的流动管理,优胜劣汰。

 

16.晓琳影视课程工作坊本学期工作总结

                  济源一中 王晓琳

2021年9月初 “晓琳影视课程工作坊”成立,一学期以来,有重大收获,也有一些困惑和问题所在。

一、工作坊经验总结

1.明确工作坊的目标是关健。

工作坊主持人一定人明白组建工作坊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组成工作坊团队。

晓琳影视课程工作坊的目标是进行课程开发,获得第一手的课程实践资源。工作坊的目的就是组建一线教师团队在教室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调整,从而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2.吸纳研究方向一致的成员是保证。

工作坊的研究方向是中小学影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围绕这一核心吸纳相关成员。在工作坊中首先邀请的是中小学一线具备影视课程开发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招收学员时,我们从全国20个省市都吸呐有成员,来自不同学段和不同的学校,具有强大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团队。我们重点邀请了高校的影视课程专家团队,天津师范大学的杨爱君院长的团队,福建师范大学叶勤教授的团队,成教教育学院陈大伟教授的团队。把高校教师的课程研发与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我们还邀请有来自全国的著名一线教师课程团队,北京十一胡同小学张立新老师的团队,四川夏昆老师的团队,浙江沈翔老师的团队等。经过一学期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发现特别能取长补短,在相互探讨交流,资源共享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3.研讨规划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

工作坊在2021年9月—12月共进行了18期电影研讨。由于工作坊是来自全国的学员组成,所以,以线上的形式开展的比较多。课程形式经过大家的建议调整了三次,每一次调整都推进课程更好的开展。

二、工作坊存在的问题

1.学员加入工作坊目的不纯。

本市加入工作坊的学员是因为考核要求或者持观望的态度加入的,有些学员一学期一次都不参加工作坊的研课活动。期未会按照签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成员的流动管理,一部分学员会进行优胜劣汰。

2.学员达不到工作坊的研课水准。

由于影视工作坊有大学专业影视团队的加盟,课程专业性比较强。而部分学员没有深入参与做好准备,研课时只能观望,无法参与,达不到工作坊的研课水准。

3.工作简报完成度不够。

由于影视工作坊大部分研课为线上研课,在微信群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研课记录为文档格式。不能拍现场照片,所以在完成工作简报时一直纠结,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

总之,工作是在探索中不断调整的,第一学期是试水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一学期的调整下学期会规范和步入正规。


17.陈峰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与规划

 


2021年新学期伊始,在济源示范区教体局统一组织筹建和教师教育科常亚歌老师指导下,河南济源陈峰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负责人与一线教师双向选择而成立的高中数学学科专业研修团队。

9月29日顺利启动,截止目前工作室共有25名成员,开展三期研修活动。

一、齐心研讨达共识

工作室以“河南省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为契机,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讨论最终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组合作形式下的五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研修主题。目的是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提升全体成员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水平,利用小组合作在课堂上采取五维教学模式把课堂打造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阵地,力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使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为其成为市内外、省内外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例展示促成长

每期活动,工作室分课例展示、集中研读、成果分享等环节开展研修,先由一名老师精心展示一节完整的课堂实景,接着分组研讨本节课的优劣,然后各组代表集中本组意见,对本节课的提出发展性见解,让每位成员受益匪浅。通过研修,工作室的徐廷召、侯丽霞两位老师顺利通过职称评审的讲答环节,柳乐乐老师获得市级优质大赛一等奖。

三、精准策划谋发展

接下来,工作室将继续深入开展研修活动,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转变育人方式,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一批会用数学思维观察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同时培育几位有在全市及至全省有影响力的老师。


18.范利娟高三生物工作坊活动开展总结与规划

 

自工作坊成立以来,经过全体成员交流与研讨确定了我们工作坊的理念、目标:学习、互助、提升、引领。为了很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工作坊确立了每次活动固定的流程:首先,每次活动都要有一名老师现场做课,工作坊的全体组员参与听课、评课,分享自己的收获感悟,并为做课老师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促进其专业成长。其次,每次活动都要有优秀老师做专题讲座,分享自己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好的做法或好的学生管理经验等,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目前我们已扎实开展了三次活动,每次大家都有不少收获,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1. 以一轮复习观摩课促进教师交流学习

每个月研讨会都会安排一名成员上观摩课,10月28日,工作坊核心成员吴鹏霞以九师考试试卷为载体,精心准备了一节一轮复习讲评课,她将试卷中的一些内容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讨论,再就学生错误率高的问题专门突破,为大家展示一个很好的习题课讲评模式。11月26日上午,孔佳敏老师围绕《生物进化》展示了一节一轮复习课,她通过“温故知新、知识框架、重难点突破、练习提升”四个环节,带领学生将《生物进化》的知识高效复习了一遍,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内容多容量大,学生参与度高,为其他成员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打了一个很好的模板。每次观摩课后,每个成员都会就这节课提出优点和不足,大家在相互听评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更加顺心、感情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4. 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成长

第一次研修活动由工作坊坊主范利娟老师讲解“一轮复习的策略和具体做法”,她分别从高考的命题趋势、原则,高考试题分析以及一轮复习的注意事项和自己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指导成员中的高三教师精准备考,同时也很大的促进了工作坊中年轻教师的成长。

第二次研修活动由工作坊的核心成员杜琳琳老师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讲座。杜琳琳老师分别从他人的青春故事、曾国藩教练毛笔字的故事等方面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也让学生知道学习无捷径,下笨功夫就是真功夫。这次的讲座老师们收获了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

第三次研修活动由工作坊的核心成员侯晓飞老师做新旧教材对比分析讲座,侯老师从新教材的具体变化,新教材中重要材料在高考备考复习中的体现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通过这次讲座让高三和高二的教师更加清楚的认识了新教材,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指导高三教师更加全面的复习备考。

工作坊的开展帮助我们全体成员不断成长,让我们走向一条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一定会按要求,扎实的将此项工作开展下去,在这半年的工作开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 成员分散在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开展工作多少有些不方便,如果将各个学校的成员分在同一小组,可能又体现不到优势学校的带领作用。

4. 由于疫情的影响外校的老师不能进校,只能进行线上学习,效果不好。

对工作展望:

3. 培养几位能够真正引领济源生物教育教学的名师。

4. 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19.郑静静信息技术工作坊建设与反思

 

信息技术工作坊成员总共16人,基本涵盖了济源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所有教师,自2021年9月以来,共举办活动4次,根据这几次活动,对工作坊建设中存在问题及以后发展做一说明。

存在问题:

(一)研究计划未严格落实

工作坊主要以研读新教材为主,成立之初制定有研究计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进度不一致,导致计划未严格落实。

(二)以学习为名,缺乏深度参与

9月份以来,信息技术教学采用新教材,新教材变动较大,大家参加工作坊,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这就导致每次活动大家都能按时到岗,但是研讨交流时,往往发言的就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其他成员简单一句向大家学习就结束了,因此成员深度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调动。

(三)资料整合不太规范

本学期共读一本书要求大家以月为单位写读书心得,但是交的材料出现应付了事,交的纸有大有小。

改进措施:

(一)研究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实际适当调整,学期之初制定计划积极发动成员,结合成员的实际情况,征求意见,制定合理的计划。

(二)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工作坊成员深度参与。感觉靠积分,考核对老师们来说,效果不明显。这一块还在思考中。

(三)规范提交材料。研究记录及共读一本书心得统一格式,统一模板,提高成员对工作坊工作的重视度,提高资料的规范性。

)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和教学的培训。

工作坊成立的初衷肯定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由于不参与高考,培训基本为零,但是新教材基本和旧教材无关,研修时大家都反应专业知识极度缺乏,因此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和教学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0.李延疆高中物理市级教师工作坊工作总结

 

2021年响应示范区“引领有力的市级教师工作坊体系,组织实施青年教师领军计划的市级系列培训工作”我召集多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创建了以“教材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为研修主题的高中物理市级教师工作坊。工作坊建成以来各成员共同发现并解决研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深入学习新教材,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研修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2019版)内容分析;深入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名家名师课例赏析;研修教师教学典型课例研讨;物理教学资源建设。

二、研修活动

每月一期,共四期。分别在济源一中、济源英才学校、济源四中和济源高级中学举行。另外,响应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济源一中2021级物理组创办了《物理视界》期刊也发文在工作坊公众号里面,便于大家阅读和学习。《物理视界》这学期一共四期,分别以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神舟十三号发射、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先生、天宫课堂和中国空间站为主题。

三、研修心得

通过研修,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担负教育教学这项工作。研修过程中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师培训手册”的学习,让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刻理解,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以适应时代发需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

感谢师训科督促我们搭建了一个各学校物理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以后我们会利用好这个学习研修的平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我们会持续不断地通过课例研修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员交流学习体会,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1.高中数学谢海勤工作坊建设经验与反思


谢海勤

2021年9月以来,工作坊依次开办了四期研修活动、共读书目——王金战写的《学习哪有那么难》。现对工作坊建设中的经验做一总结,存在的问题做一反思。

一、工作坊建设中的经验

1.分组优化

在前期分组时,以就近原则来分。比如:济源高级中学和济源一中成员比较多,同一个办公室的优先一组,其次同一个学校的,最后剩余的人拼组。这样有利于工作坊以组长负责制来开展研修活动。

工作坊的成员比较多,有33人,所以就分为8个组,每个组1名核心成员,3名组员。一组4人,人数适当,有利于后期合作分工,策划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2.组长负责制

每一期的活动由组长负责策划、分工、组织组员来承办。具体工作包括场地的安排、发布本期活动安排表、发布本期活动总结、把本期活动的各种资料的整理收集并交于坊主处存档。

3.听课、评课、议课活动

每一期活动必需有现场观摩课活动,包括第三期线上研修活动。因为工作坊的初衷是以骨干教师引领和示范来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除了同读一本书的理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了,因为从一节课中才能学到教学实践中需要的技能。

4.同读一本书活动

同读一本书活动开展,有每一月的读书分享交流,有年度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下期研讨活动开展),把读书放在平时。

5.工作坊制定工具表

工作坊制定了个人活动记录表、个人听课记录表、个人读书报告表。来督促和落实每个成员来认真参与每一期的活动,并根据质量来考核。

二、工作坊建设中的反思

1.老师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因为工作坊的活动是校际交流研讨,与本校的教研活动脱节,导致老师参与的活动更多。

2.在每次活动中,许多老师没有认真聆听讲座,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在做题备课,在赶写要交的读书报告。

3.发布的公众号优秀文章,质量不高。因为老师没有时间来思考、梳理、总结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和反思,所以导致此项工作也存在支差应付的现象。

总之,存在的问题都是老师时间紧任务多造成的,因为老师要参与年级活动和会议、校级活动和会议、教育局的活动和会议,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一天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免不了老师们就“事半功倍”,在同一段时间做多项工作。

 


Baidu
map